日前,教育部公开回复有关缩短学制、将普高纳入义务教育问题回复。
网站截图
总的意思是:国内共12年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符合国际常见做法,基本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趋势和认知规律,现在还不拥有缩短学制和将普高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。
教育部在回复中指出,《中国义务教育法》明确指出,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规范。国内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高共12年的课程设置是经过多年实践、反复调整后逐步打造的,符合现在国际上常见做法,基本与目前和以后一个时期国家的社会、经济进步情况相适应,基本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趋势和认知规律,现在还不拥有缩短学制和将普高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。
早在2017年3月,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(2017—2020年)》,提出计划,各省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都要达到90%以上。但大家要了解普及高中教育和12年义务教育有什么区别。
普及高中教育 ≠ 12年义务教育
那样,“普及”和“义务”有什么不同?
这位负责人指出,大家国家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,义务教育具备强制、免费、普及、均衡等属性。
他表示,历经多年努力,国内在2011年达成全方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,但不同地区、城乡之间、学校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突出。所以在普及的基础上,国家在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进步,现在任务依旧艰巨。
他说,从国内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,国内应该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进步。
假如将高中纳入12年义务教育,那就说明上高中具备强制性。
用大白话说:所谓义务教育,有“义务”两个字,意味着不只要普及,还有强制性,也就是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上学,不上不可以,违反了就要负法律责任。
普及高中教育 ≠每人可以上“普通高中”
不少父母觉得,“普及高中教育”=“每人可以上普通高中”。
这是错的,第一父母混淆了“高中”和“普通高中”的定义。
“高中阶段教育”包含普通高中和中职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意味着普及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。
根据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(2017-2020年)》,普及高中要达到的五个目的,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:
一是全国、各省(区、市)毛入学率均达到90%以上,中西部贫困区域毛入学率显著提高;
二是普高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愈加合理,招生规模大体相当。
尤其是第二个,意思明确指出,高中普职比大体要保持在5:5,
也就是说每人上普通高中,基本是没戏,而且普通高中录取率可能还会愈加低。
普及高中教育 ≠ 高中免费教育
普及和免费,也是不一样的定义。
根据教育部说法,在普及的过程中,要妥善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,现在大家已经打造了资助体系,下一步要重点做好普高建档立旧车网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免费工作。
虽然国家没提出免费高中,但,有省份已经推行了。
因此,还有些人继而联想:既然高中都普及了,或是高中都免费了,哪个想读都可以,那样,将来是否——中考不需要考了,高中直接派位?每人都可以上普通高中?
不是的!问题还出在:他们没把中职当成高中教育的一个部分。
“免费高中”说的是,高中念书不要交学费;
“普及高中”说的是指绝大部分适龄学生同意高中阶段教育,国家提供足够的条件满足需要。
在高中没纳入义务教育之前,中考还是得考。
甚至在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后,中考可能还要存在,由于毕竟要进行普通高中和中职分流。
12年义务教育推行会有什么影响?
假如真的12年义务教育推行了,你以为父母和和孩子就解放了吗?
不,不会的。
假如真的进行改革,把小学(6年)+初中(3年)的九年制义务教育,扩展成了小学(6年)+初中(3年)+高中(3年)的十二年制义务教育。那样为了保证每个高中的招生计划圆满完成,高中学校的招生名额必然会根据人数分配到每个初中。
对于那些既拥有初中部,又拥有高中部的大型学校来讲,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进行本部学生从初中直升高中,那个时候就会常见出现“初高中六年连读”的现象,绝大部分的生源都直接在本校消化。
综上所述,对学生和父母来讲,非常重要的变化是以下三点:
1.从“中考成绩非常重要”,变成了“小升初成绩非常重要”。
2.从“中考一次成绩非常重要”,变成了“初中三年的综合评价非常重要”。
3.从“进名校仅需中考成绩”,变成了“进名校需要综合评价或某方面专长”。